一、名词解释题
1、生态学:
答案: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
答案: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主导因子:
答案:指诸多的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个生态因子。
4、生态幅:
答案:亦称生态价,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5、种群:
答案:在同一时期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6、他感作用:
答案: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也称异株克生。
7、生态因子:
答案: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8、光补偿点:
答案: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9、温周期现象:
答案:生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为温周期现象。
10、生活史:
答案:指从生物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11、生态对策:
答案: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长期对环境和竞争所产生的总的适应对策。
12、种间竞争:
答案:是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直接或间接地抑制对方的现象。
13、限制因子:
答案: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
14、光饱和点:
答案: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15、光周期现象:
答案:指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所产生的反应。
16、警戒色:
答案:动物能在身体內储存有毒物质时即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以较鲜艳的色彩來告知捕食者。如马蜂。
17、互利共生:
答案: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储存、双方获利。
18、演替:
答案: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19、频度:
答案:指群落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即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20、休眠:
答案: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21、生态入侵:
答案: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22、生态危机:
答案: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23、生物量:
答案: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种群、群落或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重量。
24、生物多样性:
答案: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5、亚优势种:
答案:亚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二、填空题
26、(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答案:最高温度
27、根据栖息地,通常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中生植物)、()。
答案:旱生植物
28、水生植物根据生长环境水的深浅可分成:(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
答案:挺水植物
29、按照演替的延续时间划分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
答案:快速演替
30、种内竞争的类型,包括:(负竞争)、(分摊竞争)和()。
答案:争夺竞争
一、简答题
1、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案:(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2、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案:(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3)、具有一定的外貌;(4)、形成群落环境;(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3、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
答案:(1)、沉水植物群落阶段;(2)、漂浮植物群落阶段;(3)、苇塘阶段;(4)、苔草草甸阶段;(5)、疏林阶段;(6)、中生森林阶段。
4、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答案:(1)、形态适应:在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2)、生理适应: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3)、行为适应:休眠来增加抗寒能力。
5、盐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案:(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2)、伤害植物组织;(3)、引起细胞中毒;(4)、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5)、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过程受到妨碍,气孔不能关闭。
6、植物的防卫反应:
答案:(1)、物理防御:如叶肉细胞有结晶、叶表面有毛或刺或钩、茎上有刺等。(2)、化学防御:次生代谢物,如植物酚、各种毒性物质以及一些不易消化利用的物质(木质素、蜡质、纤维素等)。(3)、行为防御:如植物体含水率和含氮率的降低。
7、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答案:(1)、侵蚀树木叶子角质层,使保卫细胞功能紊乱,损害表皮细胞,引起蒸发、蒸腾作用增强,故对干旱和其它不利于环境的敏感性增大。(2)、使树木正常代谢和生长受到干扰,表现为光合效率低,生长发育不正常,叶与其它器官出现坏死斑或早衰。(3)、花粉活力下降,受精过程受到影响,果实、种子产量低,种子发芽率下降。(4)、叶和根分泌过程改变,使叶际和根际微生物种群(菌根菌、固氮微生物)发生变化。(5)、改变表土的化学性质,使土壤表层酸化,对浅根植物和萌发的幼株产生不良影响。(6)、对森林生长量也产生影响:使盐基淋失量增大和交换性盐基减少,降低生长量;由于酸雨的氮肥效应,生长量微弱增长。
8、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
答案:(1)、碎化:把尸体分解为颗粒状的碎屑。(2)、异化: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的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如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进而成为矿物成分(如葡萄糖降为CO2和H2O)。(3)、淋溶: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完全是物理过程。
9、岛屿群落的特点:
答案:(1)、岛屿的物种进化比迁入快,而大陆的物种则是迁入比进化快;(2)、离大陆遥远的岛屿上,特有种(即只见于该地的种)可能较多,尤其是扩散力弱的分类单元更有可能;(3)、岛屿群落物种有可能是未饱和的,其原因可能是进化的历史较短,不足以发展到群落饱和的阶段。
10、生态系统的特征
答案:(1)、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高层次。(2)、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二、名词解释题
11、耐荫性
答案: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12、生活型
答案: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13、生态位
答案: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14、生物量
答案: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三、填空题
15、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基本单位。
答案:群丛
16、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原生演替)和()
答案:次生演替
17、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答案: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1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19、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答案:团块、均匀、随机
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答案: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21、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答案: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22、森林死地被物可分为()和(),针叶林下易形成(),针阔混交林下易形成()。
答案:柔软死地被物,粗糙死地被物,粗糙死地被物,柔软死地被物
23、植物的生活型按瑙基耶尔方法可分为()、()、()、()、()五大类群。
答案: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
24、森林群落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答案:迁移、定居、竞争、反应
25、太阳辐射透过林冠层后,大部分()被吸收。
答案:生理辐射
26、在经常缺水的林区林木生长南坡比北坡()
答案:差
27、树种的耐荫性主要受()、()、()、()、等影响。
答案:遗传特性|年龄|气候|生理|CO 2浓度
28、林内温度的特点为:()。
答案:最高温度低于林外,最低温度略高于或稍低于林外。
29、耐旱树种的特点是:()、()、()。
答案:根系发达|渗透压高|失水少
30、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林木的生长阳坡较阴坡。
答案:好
一、填空题
1、森林群落地上部通常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答案:乔木|灌木|草本|活地被物
2、山地地形因子主要有()、()、()、()和()。
答案: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和沟谷宽度。
3、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地区气候()。
答案:温热多湿
4、生态金字塔共分()、()、()三种。
答案:数目、生物量、能量金字塔
5、陆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主要有()、()、()三种。
答案:转化过程、还原或腐化过程、贮存和矿化过程。
6、种的生态幅大小与确限度成()。
答案:反比
7、水生演替系列分为()、()、()、()、()、六个阶段。
答案: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苇塘、苔草草甸、疏林、中生森林
8、林木的菌根可分为()、()、()三种类型。
答案:内生、外生、内外兼生
9、冻裂多发生在树干的()。
答案:西南
10、耐荫树种的幼苗需要适当()。
答案:遮荫
1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答案:生态环境
12、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答案:生境
13、生理有效辐射中,()光和()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答案:红,蓝
14、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_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旦照植物和()植物。
答案:日中性
15、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从某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
答案:生物学零度
16、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的生物产量,钾可维持350kg的产量,磷可维持500kg的产量,而实际产量只有250kg:如果多施1倍的氮,产量将停留在350kg,因为此时产量为钾所限制。这种现象可以用生态学上的()_定律进行解释,
答案:Liebig最小因子
17、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方式包括()、形态适应、生理适应。
答案:行为适应
18、生物科学中的环境般以()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般以人类为主体。
答案:生物
19、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
答案:宇宙环境
20、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
答案:人为因子
一、论述题
1、试述森林改善环境的机理
答案:森林吸碳排氧|滞尘|吸毒|杀菌|减噪
2、试述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
答案:经|纬|海拔|分布特点|中国森林分布
3、试述各主要演替顶极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案:单元演替顶极理论|多元演替顶极理论|地带性顶极|非地带性顶级理论|顶级格式假说
4、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答案:控制和调节着影响地球环境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及各种原材料|遗传信息|破坏
5、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
答案:自然区域内|光合作用|有机物质|营养|生态系统
6、如何才能确保引种成功?前人有哪些主要经验?
答案:原产地|引种地|气候条件|土壤因素|人为措施|北种南引|南种北引|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成功
7、论述热带雨林的分布及气候、植被和动物特点:
答案:耐阴|喜雨|喜高温高湿|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被丰富|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终年高温多雨|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乔木的特殊构造
8、试述森林蓄水保土的机理
答案:林冠截流|多层次结构|森林地被物|森林土壤特点|林木根系作用
9、在1998年长江、嫩江及松花江等水系发生水灾之后,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论述其意义?
答案:水源涵养功能被破坏|森林的削洪补枯作用受到了削弱|降雨强度减小|吸收大量的降水|保护|入渗
10、变温对林木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实践意义?
答案:温度变化|种子萌发|植物生长|果实产量|质量
11、试述次生林的主要特点
答案:复杂-多样性|消退性|不稳定性|偏途顶极性|旱化性|优越性
12、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答案:纬度|经度|海拔|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
13、有人说森林是一个“小水库”,有人说森林是一个“抽水机”,试分析这两种说法存在原因,并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答案:涵养水源|抽水机
14、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案: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
15、从生物学角度考虑,确定抚育间伐起始期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外貌牲|郁闭度|自然整枝|冠高比|冠形动态|林木分化|林木分级|直径离散度|林木株数按径级分配比例|利用株数与胸径的偏态分布曲线
16、试述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答案:综合性|相互影响|时、空动态变化性|主导因|同等重要性|不可代替性|可调节性|直接因子|间接因子|作用
17、试述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各地带规律性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答案: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中国植被分布状况|温度|水分
18、试述森林净化环境的机理
答案:吸碳排氧|滞尘|吸收有毒物质|分泌杀菌素|降低环境噪音
19、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答案: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
20、试述森林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答案:森林形成|速生|成长|近熟|成熟|过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