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或Hb)浓度、红细胞计数(或RBC)及红细胞比容(或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贫血的临床表现涉及机体下列系统:心血管系统(或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2、简述急性白血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答案: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少。急性白血病的四大临床表现是:贫血、出血、发热、浸润(或胸骨压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3、白血病按其自然发病病程、细胞系列可将其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请问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又可分为哪些种类,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可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分为八种,分别是: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2: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为三种,分别是:L1:以小细胞为主;L2:以大细胞为主;L3:以大细胞为主;
4、什么是血栓?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和其成分不同,如何进行分类?
答案:血栓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沉积物形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血凝块或沉积物称为血栓。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和其成分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白色血栓(或动脉血栓)红色血栓(或静脉血栓)血小板血栓微血管血栓混合血栓
5、简述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
答案: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固定:可保持细胞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不变;有色沉淀反应:通过偶氮偶联法、普鲁士蓝反应、雪夫反应等反应,使被检的化学物质最终形成稳定的有色沉淀;复染:便于细胞观察。核复染:中性红、甲基绿、苏木精、核固红等浆复染:伊红、刚果红、光绿
6、简述血友病临床特点。
答案:血友病的临床特点如下:自幼起病,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出血部位为大关节腔及负重的肌肉群内、内脏、颅内;皮肤瘀斑、粘膜出血也较常见;创伤或手术出血更为严重。
7、什么是微量残留白血病?其诊断一般包括哪些检测方法?
答案:微量残留白血病是指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方法有:免疫学检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双标记技术;细胞遗传学检验:染色体显带技术、流式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检验
8、如何进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答案: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三个方面:1)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存在;2)确定主要的溶血部位;3)确定溶血病因以明确诊断。
9、请任意写出六种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方法?
答案: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方法有:(1)铁染色(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或NAP)(3)过氧化物酶染色(或POX)(4)苏丹黑染色(或SBB)(5)过碘酸-雪夫反应(或PAS或糖原染色均可)(6)酯酶染色(7)酸性磷酸酶染色(或ACP)
10、请列出红细胞系统(简称红系)具有哪些阶段细胞?
答案:红细胞系统(简称红系)具有六个阶段细胞,分别是:(1)原始红细胞、(2)早幼红细胞、(3)中幼红细胞、(4)晚幼红细胞、(5)网织红细胞、(6)成熟红细胞
11、请列出粒细胞系统(简称粒系)具有哪些阶段细胞?
答案:粒细胞系统(简称粒系)具有六个阶段细胞,分别是: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
12、红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为红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13、骨髓造血细胞按所属系列分为哪六大系统?
答案:骨髓造血细胞按所属系列分为六大系统,分别是:粒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单核细胞系列淋巴细胞系列浆细胞系列巨核细胞系列
14、简述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答案: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有:黏附作用,聚集作用,释放反应,促凝作用,血块收缩
15、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答案: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16、简述细胞化学染色在临床上的运用
答案:1、辅助判断白血病的细胞类型。2、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4、发病机制的研究。
17、简答什么是贫血、贫血的临床表现涉及机体哪些系统。
答案: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或Hb)浓度、红细胞计数(或RBC)及红细胞比容(或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贫血的临床表现涉及机体下列系统:心血管系统(或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18、血友病有哪些种类?
答案:1、血友病的种类分为:(1)血友病A或称血友病甲(因子Ⅷ缺乏);(2)血友病B或称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3)血友病C或称血友病丙(因子Ⅺ)。
19、什么是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的四大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案: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少。急性白血病的四大临床表现是:贫血、出血、发热、浸润(或胸骨压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20、什么是微量残留白血病?其诊断一般包括哪些检测方法?
答案:微量残留白血病是指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方法有:(1)免疫学检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双标记技术;(2)细胞遗传学检验:染色体显带技术、流式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3)分子生物学检验
21、骨髓涂片检查,低倍镜下应观察那些内容?
答案: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等。Ⅱ.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部位观察骨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情况,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计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Ⅲ.观察全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巨核细胞数量变化较大,如将骨髓膜标准化为1.5cm×3.0cm(4.5cm2),则参考值为7-35个。Ⅳ.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有无体积较大的或成堆的特殊病理细胞。
2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有何实验室检查特点?
答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临床表现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15天。发病或急或缓,半数有不适、头痛、恶心、疲乏、腹痛等前驱症状,继之出现持续高热;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也可肿大;咽峡部充血,扁桃体常肿大、充血;肝脾肿大,出现皮疹。2.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或稍低,发病1周后,白细胞总数增多。淋巴细胞数增多达60%以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达10%以上或其绝对值超过1.0×109/L,对诊断本病很有价值。(2)嗜异性凝集试验:本病患者血清中出现嗜异性IgM抗体,测定此抗体滴度可以协助诊断。一般起病5天后即可呈阳性反应。(3)特异性EBV抗体检测:可通过测定抗VCA-IgM抗体诊断急性感染。(4)病毒分离。(5)病毒核酸检测。
23、何谓DIC?其实验室诊断DIC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答案: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革兰阴性菌感染是DIC的最常见的病因。1.血小板减少约95%的病例都有血小板减少,一般低于10万/mm3。如在动态观察中发现血小板持续下降,诊断的意义较大。2,凝血时间延长3,有关微血管病性的溶血检查在血清中可见到畸形红细胞,如碎裂细胞、盔甲细胞等。血片检查见破碎及变形的红细胞比例超过2%时,对DIC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2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
答案:1.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常>20×109/L,WBC极度增高时(>200×109/L)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血象分类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粒细胞,以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居多。原始粒细胞<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粒/红明显增高,以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居多。(慢性期)原始粒细胞<10%,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慢性期)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4.Ph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标记:显带分析为t(9;22)(q34;q1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25、列举3种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红系疾病,如何鉴别?
答案: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主要通过骨髓象及其他相关检查加以鉴别。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及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其骨髓象特点为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有条件应做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脾大、睡眠后反复血红蛋白尿、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红系增生。尿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酸溶血试验(+)骨髓和外周血出现CD55-CD59-细胞可资鉴别。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恶性克隆性疾病,出现一系至三系减少,骨髓活跃/减低,粒、红、巨核系出现病态造血,原始细胞比例可增高。
一、名词解释
1、血影
答案:红细胞经低渗溶液处理,细胞裂解放出内容物后,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结构,称为血影
2、巨幼细胞性贫血
答案: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无效造血性贫血
3、细胞化学染色
答案: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技术。它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4、原位溶血
答案:也称无效造血,指红细胞系统在造血组织骨髓内分化成熟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使其在有核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周围血循环中立刻破裂而溶血
5、缺铁性贫血
答案:是因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和)铁吸收减少使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
6、无效造血
答案:也称原位溶血,指红细胞系统在造血组织骨髓内分化成熟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使其在有核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周围血循环中立刻破裂而溶血。
7、血栓
答案: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沉积物形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血凝块或沉积物称血栓
8、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答案:是指骨髓片经过铁染色后,其幼红细胞胞质内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且围绕核周1/2以上的幼稚红细胞。
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因自身免疫机制引发的一组溶血性贫血。导致溶血的抗红细胞自身抗体主要为温型抗体
10、普鲁士蓝反应
答案:指铁在酸性条件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形成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并沉淀在含铁部位的一种化学反应解
11、氟钠化抑制率
答案:是指抑制前阳性率(阳性积分)与抑制后阳性率(阳性积分)之差与抑制前阳性率阳性积(分)的比值
12、微量残留白血病
答案:指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
1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答案: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14、细胞化学染色
答案: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技术。它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15、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答案: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
16、造血干细胞
答案: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
17、酯酶双染色
答案:在同一张涂片上进行两种酯酶染色的方法。一般采用特异性酯酶加一种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18、白血病裂空现象
答案:白血病患者骨髓象中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有少量的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19、巨球蛋白血症
答案:是指血中IgM含量显著升高(>10.0g/L)。巨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gM,人体IgM正常含量是0.6~2.0g/L。因其分子量巨大,故又称巨球蛋白。巨球蛋白是人体免疫抗体之一,具有溶菌、血型抗体、细胞膜抗原识别受体、激活补体等生物功能
20、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答案:是由于纤溶系统活性异常增强,导致纤维蛋白过早、过度破坏和(或)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并引起出血是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溶亢进)的一个类型。发生在无异常凝血的情况下,又可分为先天性(如α2抗纤溶酶缺乏、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缺乏、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和获得性(如严重肝脏疾病、肿瘤、手术和创伤、溶栓治疗),以后者居多。
21、血友病
答案: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浆凝结时间延长的遗传病
22、骨髓纤维化
答案:是指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影响造血功能,伴有脾、肝等器官髓外造血的病理状态
2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答案: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
24、类白血病反应
答案: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简称类白
25、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简称再障,是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不明原因时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一、填空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其血小板常大于()×109/L。
答案:1000
2、3-6个月时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和骨髓。
答案:肝脏
3、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应大于()%。
答案:15
4、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检查主要根据()帆淋巴瘤分为NHL及HD。
答案:R-S细胞
5、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是感染(),其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细胞形态血特点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
答案:EB病毒
6、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
答案:0.5×109/L
7、类白血病反应中,以()细胞型最常见。
答案:粒
8、男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其外周血血红蛋白应大于()g/L。
答案:180
9、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骨髓象中原粒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细胞()%。
答案:5-20
10、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骨髓象中原粒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细胞<()%。
答案:5
11、复发是指骨髓中原粒或原幼单或原幼淋>()%。
答案:20
1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初诊患者,经过治疗后复查骨髓,其骨髓中原粒细胞占
4%,其它均无明显异常,该患者属于()骨髓象。
答案:缓解
13、APL/RARA是M3特异性融合,ABL/BCR是慢粒特异性融合基因,()是M2b特异性融合基因。
答案:AML1/ETO
14、M3有t(15;17)特异性染色体异常,M2b有t()特异性染色体异常,M2b的特异染色体异常。
答案:8;21
15、inv(16)(p13;q22)主要见于()疾病。
答案:M4EO
16、慢淋好发于老年人,急淋好发于()人。
答案:儿童
1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体征是巨脾,血象和骨髓蹡中以()细胞为主。
答案:粒系
18、VWF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保护和分泌因子Ⅷ和()等。
答案:促进血小板粘附
19、血小板GPIIb-IIIa复合物为Fg受体;GPIb-IX复合物为()的受体。
答案:vWF
20、GMP-140是()活化的指标。
答案:血小板
21、血管及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临床以皮肤和()部位出血为常见。
答案:粘膜
22、血小板第三因子的促凝活性主要是参与内源、()复合物的形成。
答案:共同途径
23、Ⅻ在体内可通过接触和()两种方式激活。
答案:酶激活
24、人体骨髓脂肪化是以躯干为中心,呈()性发幕。
答案:向心
25、红骨髓指参与造血的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正常情况下,成人骨髓是产生()的唯一场所。
答案:粒红巨系
26、早幼纒细胞与中性中幼纒细胞的区别在于出现()。
答案:中性颗粒
27、晚幼粒以下细胞主要根据()进行划分。
答案:胞核
28、骨髓穿刺时,骨髓液不宜抽的过多,一般小于()ml,过多容易造成稀释。
答案:0.2
29、成人骨髓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髂骨,初诊患者必须要同时送()片。
答案:血
30、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一般至少()个有核细胞。
答案:200
3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是指一个高倍镜视野中有核细胞数为50-()个。
答案:100
32、骨髓增生减低是指一个高倍镜视野中有核细胞数为5-()个。
答案:10
33、如为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通过骨髓穿刺时可做()性诊断意见。
答案:肯定
34、正常骨髓中,红系占15-25%,粒系占40-60%,原始纒细胞小于2。巨核细胞的数量为7-()个。
答案:35
35、正常人细胞外铁参考值为(+)—(++),细胞内铁参考值为12-()%。
答案:44
36、POX染色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判断()细胞类型,阳性见于髓系白血病。
答案:急性白血病
37、过氧化物酶染色时,粒系细胞为阳性较强;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见于粒系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且被渟化钠抑制为()系细胞。
答案:单
38、糖原染色时,过碘酸是氧化剂,使含.乙二醇基的多糖类物质氧化形成()。
答案:乙二醛基
39、地中海贫血时,外周血中以()细胞多见为特点。
答案:靶形红
40、血中()下降是反映血管内溶血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答案:Hp
41、在免疫性溶血贫血中,温抗体型抗体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冷抗体型抗体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答案:4℃
42、红细胞渗透脆性主要跟红细胞表面与()有关。
答案:体积
43、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或叶酸引起的,导致DNA合成障碍,其骨髓主要形态学特征为粒红系呈巨幼改变。
答案:维生素B12
44、再障发病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土壤学说和虫子学说。
答案:种子学说
45、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红细胞系统疾病有()、MA、AA等。
答案:PNH
46、临床出血最为严重的急性白血病是M3,脑膜白血病多见于()。
答案:急淋
47、皮肤、黏膜侵润最常见于急性()细胞白血病。
答案:单核
48、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例整为不小于()%。
答案:20
49、CD34是()的标志,CD79a是B细胞的标志。
答案:造血干细胞
5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化型(M2a)患者,其骨髓中原粒细胞30-89%(NEC);M5b骨髓中原单=幼单细胞≥30%(NEC),但是()细胞小于80%(NEC)。
答案:原单
一、论述
1、试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B淋巴细胞|抗原刺激|浆细胞|免疫球蛋白|抗体活性|球蛋白|Ig|抗体活性
2、试述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预防|控制|微生物感染|免疫抑制剂|细胞因子|抗体|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
3、什么什么是微量残留白血病?其诊断一般包括哪些检测方法。
答案:微量残留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骨髓移植|血液学|完全缓解|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免疫学检验
4、试述什么是血友病,包括哪些种类,其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案:遗传性凝血因子|VIII|IX|XI|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因子Ⅷ缺乏|因子Ⅸ缺乏
5、试述什么是细胞化学染色,说明其基本步骤,并指出在临床中有哪些应用?
答案:细胞形态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物质|定性|半定量方法|固定|有色沉淀反应|复染|细胞类型
6、试述什么是血栓?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和其成分不同,如何进行分类?
答案:诱导因素|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沉积物形成|沉积物类型|血栓|静脉血栓|动脉血栓
7、试述白血病按其自然发病病程、细胞系列可将其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请问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又可分为哪些种类,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可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微分化型|未成熟型|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急性粒|急性单核细胞|红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小细胞|大细胞
8、试述血小板如何进行止血?
答案: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促凝作用|血块收缩|凝血因子|一期|二期|止血
9、试述如何进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答案:溶血性贫血|溶血部位|病因|血常规检验|血细胞镜检|诊断|细胞因子|血红蛋白
10、试述髓造血细胞按所属系列可分为六大系统,每一系统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细胞,请列出红细胞系统(简称红系)具有哪些阶段细胞?
答案:造血干细胞|髓系祖细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网织|成熟|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