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资料

贝甜森林 发表于 2023-8-13 00:01: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资料 图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资料 图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着重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以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增强在政治上、思想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荣丽 发表于 2023-8-13 00:10:3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代码
180140022
适用专业
成人教育本科各专业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数及学分
36 学时 2 学分
周学时数
2
开设学期
第 2 学期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开课院系
成人教育学院
编写依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2014 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编 写 人
刘德萍
编写时间
2018 年8 月
使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4 月。
教学参考资料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年。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年。
3.《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 12 月。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年 9 月。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 年7 月1 日。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10 月18 日。8.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 卷),人民出版社。9.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年版。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认知目标: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重大事件、人物、经济和文化变迁历程的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线索,把握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了解相关前沿学术成果和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问题意识;学习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明确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必然性和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在政治上、思想上坚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1.学习和掌握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学习和掌握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学习和掌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不同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学习和掌握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近现代中国从改良到革命再到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作用与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本课程的难点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近代改革(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关系;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社会革命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曲折过程的认识与评价问题;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动力与途径等。

四、课程考试形式和要求

课程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占 30%)和“期末成绩”(占 7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课出勤、课堂学习表现、完成课后作业情况、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情况等予以综合评分;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五、课程教学内容

导言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

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掌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正确认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入侵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掌握其意义和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难点: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失败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 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 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明确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比较分析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教学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 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有了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掌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求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教学难点: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野心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民族抗战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战后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战略决战的胜利,分析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教学难点: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的性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和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成果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大跃进”和“文化达革命”的深刻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时期的努力。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增强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难点:怎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

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院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