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
1、我国应采取怎样的策略以应对世界能源形势。
答案:一、将节约能源提高到战略高度。解决中国能源需求,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摆在首位。推行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二、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及保障系统解决中国能源需求,既要立足国内能源供应,也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能源战略的思维上要有世界眼光,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对话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要坚持多元化的方针,坚持资源供应地、合作方式以及能源资源品种的多样化。按照互利互惠、共赢双赢的原则,加强与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的合作。
2、制度治党事关长远?
答案:(1)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2)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3)制度治党是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应有之义
3、正确看待“一国两制”内涵?
答案:(1)“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主要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一国之内和谐共存,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3)“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求我们既要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把握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坚决反对“港独”等触及“一国两制”底线的言行,又要尊重“两制”差异,求大同、存大异,不能把“一国”与“两制”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4、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答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答案:(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6、为什么制度治党事关长远?
答案:(1)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2)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3)制度治党是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应有之义
7、如何正确看待“一国两制”内涵
答案:(1)“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主要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一国之内和谐共存,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3)“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求我们既要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把握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坚决反对“港独”等触及“一国两制”底线的言行,又要尊重“两制”差异,求大同、存大异,不能把“一国”与“两制”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8、简述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9、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紧紧围绕明确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1.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3)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4)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6)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0、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
答案:(1)疫情期间经济运行不具历史可比性。一季度经济负增长是疫情防控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疫情没有冲击经济基本盘。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未停滞。(2)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中谋求发展。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从国内看,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企业生存压力增大。金融债务风险上升。
一、论述题
1、请分析由于我国产业转移带来的就业形势变化的新特点。
答案:中国中西部具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中国东部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产业体系,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中国作为最重要的产业承接国,保持了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改善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2、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有何具体建议?
答案:农民工维权问题作为一个历史的问题,其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它需要的不仅是巨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还需要从观念、制度、体制到操作的创新。(一)观念创新首先,在发展战略上,应更多地关注公平,改变效率至上、GDP至上的观念,要做到“五有”:有组织保证、有政策支持、有财政投入、有宣传动员、有管理服务;再则,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从管理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二)制度创新1.对有关的法律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要有:①改革户籍管理制度。②改革劳动就业制度。③改革社会保障制度。④改革教育、培训制度。2.创立农民工权益全程保障制度(1)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配合、联动,搞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即整合资源,规范市场,提高服务能力。(3)规范用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三)体制创新1.以属地管理为主,强化组织领导。2.建立政府、雇主、农民工协会三方协调、制约机制。(四)操作创新1.解决法规的可操作性与执法有效性问题2.实行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部门问责制
3、有人说小康社会是所有人都实现共同富裕,是没有差别的小康,对此,试论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如何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
答案:全面|全面小康|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领域|人口|区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从有利于港澳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试述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答案:各项权力|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教育|国情教育|体制机制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促转变”主要指促进哪些方面的转变?
答案:第一、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转变为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第二、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转变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第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发展经济转变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